我院心理保健委员参加全校性培训讲座

文稿撰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01浏览次数:643

3月27日下午2点,苏州大学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暨全校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培训讲座在本部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院吴继霞教授作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引导的主题讲座,与会的人员有全校各年级心理保健委员、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心理卫生协会成员以及各学院心理协会分会成员。讲座由心理中心副研究员王静主持。

讲座伊始,王主任表明了此次培训的必要性,旨在通过培训帮助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身边同学和朋友的心理状态、动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做好基层预防机制。

接着,吴继霞教授以“榴莲族”和“草莓族”的例子说明现在部分年轻人固执己见,粗暴伤人,成天追逐新科技,没有思想却经不起碰撞的新新人类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大学生是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人群,他们常见的烦恼有学业问题、生涯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日常烦恼,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因此,健康的新概念是无器质性病变、无功能上异常、无主观不适的感觉、无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有8条基本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稳定、意志健全恒定、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再则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不动,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从心理健康,亚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到精神疾病一个慢慢发展演变的过程。

然后,吴教授剖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当中轻度心理失调,轻度心理障碍,严重心理疾病的特点、表现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心理障碍及危机的预警信号识别做一番有条理的解说。希望大家运用这些去发现、关注潜在心理危机的人群,尤其是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多数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心理或精神问题,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做好引导工作,避免给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带来惨痛的后果。

最后,吴教授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维护与引导提出几点建议:(1)大学生应当重视自己的心理卫生;(2)大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保健;(3)借助心理咨询的指导;(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5)构建科学的压力预警系统。

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同学之间能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与关注,给他们传递希望和乐观精神,理解其情绪及行为反应,引导他们合理表达,积极应对困难,并给予适宜的劝告和建议,让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不断的努力进取,达成目标。

艺术学院学生新闻中心

文:赖演青 图:袁慧

2012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