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暨传统丝绸织绣工艺传承与发展论坛在苏举办

文稿撰写: 发布者:吴子安发布时间:2024-11-11浏览次数:406


11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暨传统丝绸织绣工艺传承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开幕,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苏州纺织丝绸类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主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嵘,市教育局副局长项春雷,苏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宫向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式,本届论坛的演讲嘉宾,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苏州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卢朗教授主持。

宫向阳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近年来,苏州大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速双一流建设,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在学术研究、设计研发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期待在各位共同的努力下,此次论坛能够呈现出一场激荡思想、启迪未来的盛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学术动力。

专家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回顾了近2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并表示这一成就离不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苏州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高校之一,希望能够继续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项春雷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苏州市积极推进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活化、创新和推广传播各项工作,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服务当代、造福百姓的作用更加凸显。希望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永葆活力。

论坛现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非遗保护20年的回顾与展望”“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与实践”“传统丝绸织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从制度建设、理论模式、实践分析、学理探讨、技术策略等方面,开展了专题演讲和研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相关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和企业负责人以及高校师生3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六届。经过多年发展,东吴论坛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价值已被国内外同行专家所公认。



艺术学院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