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BhM84MN7oOJt20psPZreg


灵感源于草间弥生的网绘和南瓜系列作品,它们展现了草间弥生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她用重复的网纹和圆点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可能,给我的创作带来很多启发;在色彩运用上,该系列主要以红色和白色为主,平静的白色和热烈的红色强烈碰撞,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两种色彩也是草间弥生热衷运用的,借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





《吴侠》描绘了新时代窈窕秀气的江南温婉女子对铮铮铁骨之气魄的向往,系列设计中注入中式文化,将旗袍、披风、肚兜、绣球、蓑衣等元素提炼,以新中式表达新女性对美好形体、美好精神、美好传统品德的追求。在设计中将闺阁之物外化,掀开藏于重帘之中的娴熟典雅并引透出来。



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凤凰图案,整体的款式造型以宽松休闲为主,采用宽大的服饰廓形,色彩上以对比撞色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图案结合具有现代气息的面料、造型,凤纹与面料上的流云纹、鹿纹相辅相成,传递的是温柔坚定的女性力量和形象,并且带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于庄重中呈现飘逸灵动的效果。






本系列作品设计来源于热带雨林元素,除了打破空间想象,还赋予时间穿越的理念,打造一种从过去穿行到未来旅行的感觉。很多都是不区分性别的搭配,是符合人体自由活动的,没有明确的种族、一种古着派,又具备未来主义式的精神面貌,可是另一面又极具平民主义的格调,杂糅、多元的气息是设计的主要想法。






本次毕设从昆剧服装设计、配饰妆容设计、舞台场景角度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本着传统务实与开放创新的精神,期许加强昆剧与现代观众的联系,吸引大众走进昆剧,为昆剧这件非遗艺术寻求更切实有效的现代化传承方式。







“不被定义”是本系列作品的设计主题,女性角色和面貌在当代有了更多元的面向,现代女性不应该被轻易定义,她可以成为任何她喜欢的样子。她可以是锋利的,是柔软的,是叛逆的,是可爱的,是坚韧的,是浪漫的,具有颠覆精神的当代女性能自由地在各种角色中切换,随时准备出发。






此系列服装设计主要是以清代宫廷吉服中的团花纹饰为设计灵感,从服装的色彩、面料、工艺、布局等多方位入手,力求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团花纹饰,传承其形式内涵与吉祥文化。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昆曲中,艺人们独特的记谱方法——工尺谱。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值得被挖掘以及被传承保护,发挥其作用。作品主要根据工尺谱的记谱方式,提取昆曲衣饰中的颜色,结合中国服饰的特点进行设计。在求新求异的同时也在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秉承创新的同时也注重设计的实用性理念。






将传统的崇明色织土布与当代艺术家丁乙的作品进行了结合,传统土布自有的繁密复杂的花纹与丁乙的十字纹、斜纹碰撞在一起,自然地营造出一种极为繁复、精美风格的作品。






太湖石主题系列设计中的湖石图像尽数在中国古代纺织品的湖石纹样中撷英以及笔者的模拟绘制而成,将湖石形象遴选出来进行描摹绘制,再根据模拟湖石形象的经验创造新的湖石形象,是对古代湖石纹样的继承和创新。




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出发,将设计方法与设计思维运用到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设计中去,以品牌的理念作为支撑点,进而设计出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家居产品,探究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美、工艺美、光影美,实现蓝印花布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去,从而促进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


三三两两的小团花儿似有规则似无规则的组合在一起,散落在装饰物表面,宛如跳动的小皮球,谓之“皮球花”,是明清特有的装饰纹样。笔者以清代皮球花为原型,以家纺用品为载体,根据其组合特点,通过疏密、大小等不同排列方式,简单结合直线、曲线,探索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有着“墙上的博物馆”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丝路遗留下的珍贵文化艺术宝藏,活跃于壁画中、藻井中的唐卷草纹飘逸灵动、生生不息。设计者以莫高窟壁画中唐卷草纹为研究对象,做当代纺织品设计的再创作实践探究,让传统纹样再次焕发新生。







取传统海水江崖纹中山崖与鳞状水波造型为设计灵感,重新组合,配以传统中国色,并以爱马仕丝巾通用骨架,复古的同时不失现代时尚感,适合年轻女性佩戴。





《蓝思》、《素韵》作品灵感来源于侗族素色被面,整齐的菱纹排列,配上莫兰迪色系,给人一种时尚的简约感。笔者对网络上的环境污染图片进行元素的归纳提取,《雾秋》选用象征“雾”的长方形,织物呈高冷的紫色调。《远山》以山峰为灵感来源,不同色系的黄,搭配粗线条质感的毛毡,层次更加丰富。






以关注苏大艺院研究生会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