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哲学视野中的荒野、内在价值与国家公园——苏州大学哲学系高山副教授学术讲座

文稿撰写: 发布者:沈院生发布时间:2018-10-18浏览次数:992

    20181016号下午1点半,艺术学院环艺系多媒体教室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主讲嘉宾高山博士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角将荒野、内在价值与国家公园三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与讲解。作为民间环境人文在线研究中心的发起人,高山博士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国际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结合的方式去推动,此次讲座也通过她个人出资购买的GoToWebinar先进的视频会议软件在线上进行同步直播。

     GoToWebinar平台线上直播                       环艺系孟琳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ß对荒野这一概念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实践基础;

ß中西荒野研究与国家公园概念;

ß三大哲学流派与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哲学命题的相互关系;

ß中国哲学中的自然与荒野;

ß荒野哲学与生态实践(环境设计、生态旅游、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修复、自然教育)

    高山博士讲述了自己在国外的荒野实践经历,让在场的同学们感受到人在自然中放飞天性的本我需求;并提出“建构中国的荒原哲学学派”的理论框架。此次讲座中她介绍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生态理性主义和超验主义哲学流派与荒野审美和荒野内在价值这一概念的关系,并结合环境文学作品《瓦尔登湖》来深入讲解爱默生创立的超验主义学派,以及这一学派和美国荒野保护的关系。她希望通过此次讲座给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指出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是更为跨学科的一个专业,借鉴其他学科尤其是哲学、文学和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会对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山博士讲座现场


为了达到良好的讲座效果,特意提前了讲座的提问环节,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高山博士看到了以设计实践为主的同学们对“荒野、内在价值”这两个名词的困惑。高山博士围绕同学们的提问一一做出了解答,并提出了四条方法论原则:

1.跨学科的研究;2. 诗意的交流;3. 田野实践;4. 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此次参加讲座的学生既有大一的本科生,也有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能够在学习的生涯中走进哲学的园地,感悟到应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这些观点终将对日后的设计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


环艺系师生参加讲座现场


环艺系同学踊跃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