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导张朋川教授登上央视《国家宝藏》,守护历史,守护彩韵陶魂!

文稿撰写: 发布者:沈院生发布时间:2019-02-28浏览次数:568

艺术学院博导张朋川教授登上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120日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成为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守护者。张教授第一次参与考古就发现了铜奔马,一封书信开始了张朋川的美术考古生涯。决心写出第一本我国的彩陶专著,他用两千多张画稿为彩陶建立族谱,被称为“中国彩陶第一人”。灵动的飞鸟,奔腾的黄河水浪,先民绘制在彩陶上的纹样,以磅礴古拙之姿,尽显泱泱中华的气势雄浑。






从考古人到“国宝”

70年代初走出美术考古第一步不久,张朋川便将美术考古的重点转移到中国彩陶上。

1975年起至1983年,张朋川参加了一系列的远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主持了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2万平方米,清理了226座房址,还清理了灰坑、墓葬、窑址、壕沟等遗迹,出土遗物七千七百余件,其中包括距今8000年至5000年的彩陶。对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不同阶段的文化内涵,有了切身的体会和全面的了解。


    

    不仅如此,张老又到全国各地收藏彩陶较多的文博单位去绘制彩陶,实测和绘制了两千多件彩陶的图样,在这基础上,对中国彩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区、系、类型的划分为总纲,对具有代表性的彩陶花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纵向排比,分析了彩陶图案中各种形式法则的运用,阐明了中国彩陶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历时十年,完成了大型专著《中国彩陶图谱》,著名诗人艾青先生评价“人类童年 智慧之花



    在谈及制作这本图谱的原因时,张教授说,当时研究彩陶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的弟子巴尔姆格伦写了几十万字——厚厚的一本《半山与马厂随葬陶器》。而当时的中国在这方面只有薄薄的几本小册子,但中国凡是有大江大河,有农业的地方都有彩陶。我是做美术的,后来又做考古这件事情我应该去做。



中国的彩陶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首史诗,中国美学的基因密码就藏在中国几千年的彩陶中。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是史书上的记载,也需要用实物来证明。”

当张老在台上饱含深情地讲述中国的彩陶史诗时,国立老师忍不住评价到:“我说您也是国宝了现在。”




从低调的“国宝”到万人尊崇的“国宝”

在这期《国家宝藏》播出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有颜值有演技的吴磊而来,对于这位白发老人并无了解。而在节目播出后,网友的画风可以说是瞬间转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因为吴磊而来,因为张老爷子而哭。”

CCTV国家宝藏官微下面,网友排队表白


    作为一位苏大艺术学院的 “国宝级人物”,学生们的爱意更是满得要溢出屏幕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美、对自然的理解;看到了他们热烈的生命力和奔腾的想象力。感谢以张朋川教授为代表的无数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离中华文明的源头又近了一步!



节目视频:https://v.qq.com/x/page/q0830l2ld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