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薛企荧老师专访

文稿撰写: 发布者:赵胜楠发布时间:2019-07-29浏览次数:102

  

苏大绵延120载,培育了无数各行各业的学者精英,他们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些学子的背后,有着一群为学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师,他们尽有一尺讲台,却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苏州大学120周年之际,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以“忆往昔故事、看今朝成就、展未来蓝图”为宗旨,组织了一次退休教师采访活动。艺术学院学生新闻中心的同学们响应号召,组成了采访团,走入苏大退休老教师的生活中,了解老师们背后的故事。

20197,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新闻中心小组对薛企荧老师进行了采访,他向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薛企荧先生是一位画家、教育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研究素描、油画理论,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为苏州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早年攻读于苏州美专,1955年毕业于华东艺专(今南艺),1958年于上海戏剧学院化装训练班攻读舞台化装,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历年来任教于许多优秀院校。1981—1991年兼任苏州业余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随后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

1997年薛老先生退休后,他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绘画创作和研究上。期间先后两次去美国写生并举办画展,《世界日报》、《金华月刊》都对画展做了专题报导,并给予高度评价,画展上的多幅作品被当地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另有油画作品《水乡》、素描作品《草鞋》分别被《旅美华裔美术家作品集》一、二集选入。

  

    

薛企荧先生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追求、艺术创造和心历路程,体现了一个老教师、老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讴歌。

采访当天上午九点左右,小组成员带了水果抵达了薛企荧老师所居住的小区。老师提及小区比较偏僻,所以他早已在门口等待。一头白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苍劲有力;上身白衬衫,下身西裤,一双皮鞋,一副金属边的椭圆框眼镜,完完全全的老师模样,让我们在五十米开外就认出了德高望重的薛老师。

随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来到了他所居住的房子。木质家具,朴素而有质感;一间书房,一间画室,里面整齐地陈列着的,是满满的书,满满的画,满满的知识和财富。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部分画作。薛老师和他的夫人的热情款待也使得小屋里温暖亲切。  

我们一行四人和老师围坐在桌子边上,开始了提问。薛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早年的教学经历,那些拥有着时代印记的记忆从封锁到满满释放,我们了解到当初教学环境的紧张和教师工作的压力,体会到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不易。

  

  

最后,小组做好采访记录,并请薛老师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题字。老师喜欢从简,大笔一挥,写下“上善若水”四字,意味着老师对学院美好过去的深刻怀念和光明未来的殷切希望。

  

  

从薛老师对过去教育工作的描述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的教师承受着最重要的育人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教育风险。教师是兴教之源,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

另外,薛老师还重点提及学生需要自身不断地努力。作为一代教育大家的蔡元培先生对此有过极为精辟的论断,他认为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真正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在大学生活中,不要一直抱着埋怨学校环境设备差的思想,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师资队伍的强大,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做到“不唯尚,不唯书,只唯实。”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学着独立,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追求的自由、独立,都必须是在法律法规和学校守则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老师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上,用爱心滋润心灵,用智慧引领成长。

艺术学院新闻中心

201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