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20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美术专业

文稿撰写: 发布者:赵胜楠发布时间:2020-07-28浏览次数:273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AvBR41HoBO8jmzd1NEwUw 






以展现复古时尚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插画,共12幅,每一幅分别对应一个月份。整体风格复古摩登,且具有设计意味,新颖有趣,可作为月历插画、装饰画等。作品以夸张设计的时髦女郎形象作为画面的主体人物呈现,辅以相应的场景元素丰富画面。画面中的内容对应月份进行相关子主题的创作。人物的服饰穿着及气候季节等要素对应着月份体现出季节特点,并且把握相对应的月份特点来表现画面氛围。


















《画室》系列油画创作由1280厘米×100厘米的布面油画组成,题材是笔者真实的画室环境,通过主观的色彩和变形的方式,传达出画室客观环境下的感性体验。《画室》系列油画创作经过一年左右的准备后,从20197月开始,到20203月完成,耗时9个月,是对纳比派绘画风格研究以后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拟采用组合排列的形式展示。
















玩具是陪伴我们每个人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玩伴,是朋友,它们陪伴我们成长,不知哪一天我们会丢失它们,与它们分离,因为我们长大了。我用绘画记录了天天与她玩具们的日常,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孩童时的自己和陪伴过自己的人或物。















    通过对模特不同的姿势特征、精神状态的观察,将简化、拉长、扭曲等变形手法以不同的变形的尺度运用在模特的造型中,以展现出造型的形式美,挖掘出模特内心深处的情绪体现。 











在经过对自然的探索之后,人们有理由相信微观世界反映了宏观世界,物质内部发展的微观结构与宇宙的宏观规律具有相似的抽象形式,人类从已有经验中创造的形状与直接经验感知得到的形状存在着共通性。绘画图像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不仅是个人层面的现代性微观体验,同时也是精神层面的宏观叙事。具象因素与抽象形式的融合使观者能够在一件艺术作品中同时观察到具体事物、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且三者的紧密结合展现了无法被已有经验所感知的未知世界。
















《校园》系列作品是基于对莫兰迪静物绘画研究的一次探索与实践,是对中期汇报展览的拓展与延伸。画者旨在通过几何抽象化的形体、单纯微妙的色彩、错位的空间透视、流动的笔触等绘画形式语言的组合应用表现宁静、和谐、静谧的绘画空间,探索物象个性而真实的存在状态,传递画者个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条屏作品正文隶书拟汉代《张迁碑》笔意为之,题签四字则拟三晋货币文字之意,通篇作品在保持书写性的同时追寻典雅静谧之韵味。条幅小品拟北魏墓志之意为之,有意将字内空间压缩,而字外空间放大,追求率真烂漫的空灵之境。 












艺术创作是根据客观景物描写来表现内在精神,山水画创作就是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真实的景物是客观存在,是实;情思是画家主观精神的东西,是虚。虚实结合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本幅作品跟随导师写生整理而来,将写生中描写的客观景物融入到笔墨之中,通过笔墨注入主观情感表现出来的丘壑、树石、云水在画面中赋予新的生命力。








作品呈现的是正午时分,我坐在树荫下眺望陇东高原小乡村的景象,画面用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将错落在黄土塬上的农家相连。我自幼生长在农村,黄土与绿植的交错共筑了我的审美理想。





  


    整幅画的灵感来自于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在构思创作中,我想表达的一个很广阔、很有生气的、深远且无止境的画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作为“千古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而闻名;“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附近的宏村村落更是以其独特徽式建筑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往感受其魅力。通过实景采风,让我深感徽州是一处亦动亦静、亦俗亦雅的灵地,由此激发了笔者创作的热情。





  


我结合苏州文化传统创作了部分形象,主体的题材是通过苏州老城区的白墙灰瓦与现代高层建筑的对比。在《山河与时间一同沉默》中,我主观的进行重构现实中的建筑物外形,山川之间笔者选择了具有装饰性的直线排线。除此之外,画面中的草屋茅舍,洲渚芦汀,桥梁水船等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转而代之为现代化的语言。例如广告牌、警示标语、交通工具等穿插在山峦中在画面中点缀了大量的现代元素例如交通标语、高层建筑以及现代人物形象。






THE END




共同谱写我们的故事

WE ARE TOGETHER



推文编辑参与人员

王琦|陈琦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以关注苏大艺院研究生会公众号